最近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的估值让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成为投资热点,相比之下,保险科技公司(Insurtech)则“低调”得多。熟悉中国车险行业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前两年在资本市场最受追捧的是各种车险比价网,但从国内车险行业的规律看,比价网只是试图解决车险的互联网化销售渠道问题,没有改变车险产品本身,更没有提升服务效率,部分比价网本身的网销规模非常有限,只是通过补贴在和保险公司争夺代理渠道而已,部分比价网并没有实现互联网的去中介化,其本身反而有成为新中介的趋势。
除了比价网,车险科技创业公司主要集中在B2B领域,这类创业公司必须能够帮助保险公司、事故车维修企业提升效率才有生存机会,但车险行业的封闭性以及专业性,决定了这类创业公司的进入门槛非常高,传统保险科技公司基本把控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巨大的行业变革,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根本不会给创业公司机会。比如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翱特Autadex是车险定损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很多欧美车企的售后服务高管甚至认为没有翱特Autadex提供电子配件目录EPC根本无法完成售后服务。在中国市场,精友是车险B2B数据服务领域的领导者。在他们已经占据巨大市场份额的领域,基本没有创业公司能挑战他们的市场地位。
但中国车险商业费率改革、后市场配件和技术反垄断、主机厂-4S店电商化、互联网企业O2O化同期到来,这掀起了产业变革的滔天巨浪。原本保险科技公司非常高的产业门槛在这股滔天巨浪之下反而大幅降低了,保险公司、4S店、后市场出现了很多创新求变的需求痛点,车险领域突然涌现出大量创新机会,无论是承保、续保还是定损,每个领域都诞生出新的创业机会,比如在承保阶段的风险管控、UBI,在续保领域的营销优化,在定损领域的风险控制、移动定损等。我所在的有壹手是做后市场钣喷连锁的,因此在我的这篇文章里,重点关注定损领域的保险科技创新企业。
在车险定损领域,全球最知名的公司当属翱特Autadex,它的母公司Solera Holding是在纽约上市的集团公司,它通过旗下业务板块从事事故车定损估价、车型数据库、车险反欺诈、全损车拍卖处理等业务,目前市值大约40亿美元,相比做配件的Autozone 200亿,做事故件的LKQ 100亿要便宜些,但相比钣喷连锁BOYD的10亿则要贵很多。在中国保险市场,翱特擅长的业务,要么本土保险公司自己在做,要么已经有精友等本土公司占据,翱特要从宝马等少数“国际关系型业务”拓展并不容易。在风险控制领域它又有德联易控、凯泰铭科技等中外竞争者。它最擅长的图形化定损系统虽然已经是行业标准,但随着保险、后市场产业变革的到来,这块业务也面临来自中国本土创业公司的挑战。
4月12日宣布上线的车通云就是这样的挑战者,它定位于车辆定损理赔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和翱特的母公司Solera Holding是类似的,作为国内第一个能够投入4S店使用的移动端第三方定损系统,车通云显然逆袭了多家车险科技公司。或许是感觉到车通云的挑战压力,5月11日,翱特Autadex匆忙发布了自己的移动定损战略,但发布的只是战略,因为它所展示的AudaMobile(平板定损)、AudaExpress2.0(小额定损)以及AudaWatch(维修进度查看)还只能让媒体看看美国市场的产品原型,中国本土化还未完成。但车通云作为创新型保险科技公司,显然不会和传统企业恋战,除了翱特的同类数据和图形化定损功能,车通云Saas系统还集成了包括本土同质配件数据在内的8大类数据库,而移动定损Saas只是车通云切入车险后市场行业的连接工具,车通云的商业模式必然会落脚在想象空间更大的配件电商领域,而且肯定是从它的创始人郝鼎文所擅长的4S店经销商集团外采配件电商着手。
我在此前的文章里已经分析过,由于中国市场4S店的用户市场份额更高,经营合规性更好,配件电商从4S店的需求着手更可能成功。但目前从事配件电商创业的企业既没有抓住配件电商的传统使用场景k8凯发,也没有创建新的使用场景。但车通云Saas通过为4S店提供第三方定损服务而创建汽配电商的使用场景。如果车通云能够做到,这对传统定损软件提供商翱特堪称是“降维攻击”。
对高档车4S店而言,近年来随着高档车普遍配置ADAS驾驶辅助安全系统,导致这类车型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在降低,为了保证企业盈利,部分高档车4S店必须维修其他品牌车辆。为此,4S店要通过电线S店系统来查询其他品牌车辆的配件、工时价格,然后查询保险公司定速价格,然后和保险公司协商理赔费用,完成配件外采之后才能开始维修,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事故车流失。而车通云通过与保险公司、经销商DMS系统连接,一站式完成上述其他品牌车辆的定损工作,并且在系统内一键下单完成配件外部采购。这样的服务无论对保险公司、4S店还是车主都是多方共赢,考虑到车通云解决的是经销商其他品牌车辆配件的外采需求,并不违反主机厂对经销商本品牌配件外采的商务政策,在主机厂、保险公司都无法为4S店提供第三方定损平台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得到经销商集团以及主机厂的认可。从车通云初期试点运营情况看,一个多月接近5000台事故车通过平台完成定损,车均定损额超过3500元,这证明了市场的刚性需求和规模。
对车通云来说,它的核心创新在于把翱特开创的图形化定损很接地气的应用到移动端k8凯发,方便4S店工作人员使用——这个用户体验是以往B2B企业的短板。同时,它从第三方定损切入了配件电商化外部采购。虽然保险公司未来也会开放自己的定损平台,虽然经销商配件外采也能通过线下完成,但保险公司目前的定损系统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帮助经销商提高维修产值设计的,那些单纯为实现配件线上交易设计的配件电商又缺乏使用场景——经销商在完成定损之后如果需要再跳出系统登陆另外一个配件电商平台查询价格,这种使用体验会让一线工作人员宁可使用电话查询配件价格。
显然,车通云通过结合保险和后市场的共性需求,从第三方定损Saas系统切入,解决经销商痛点的同时,在行业内首先创造出一个全新配件电商使用场景,而这个场景才是推动配件电商落地的真正抓手。中国车险行业每年的事故件采购远超1000亿,刨去轮胎和润滑油这类只能走量的品类,中国目前最大的配件经销商年销售额也不超过10亿,配件电商要超越传统配件经销商的门槛并不高。通常第三方定损系统在事故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会非常高,一旦有一家率先做成,其他对手再做同类系统就很难再形成商业模式,这一点翱特已经证明了。
从第三方定损切入配件电商的路径目前来看,完全走得通,因为保险公司也在朝这个方向摸索,但正如我前面分析的那样,保险公司不会考虑经销商的利益,这注定了即使它开放定损系统也很难对车通云等第三方定损平台形成挤出效应。考虑到配件外采是经销商的核心利益,在经销商无法自己开发第三方定损平台的情况下,究竟使用车通云外采配件,还是使用保险公司的同类平台,聪明的经销商都不会有选择焦虑的。